木雕--整座建築之精華所在

川門為主要出入空間,形式位置重要,因此裝飾繁複,是匠師發揮精湛技藝之重點所在。自古以來,中國的傳統建築,木雕部份,即為整座建築之精華所在。

雕台灣俗稱「刺花」,屬小木作。新竹都城隍廟於日治大正年間修建時,參與的匠師多聘自唐山(大陸),尤其木雕師傅,因直接或間接承襲了閩南(福建南方)優良的特殊傳統技藝,故城隍木雕作品,亦成為整座廟宇的主要特色,其木雕裝飾藝術水準之高,在全台廟宇中名列前茅。

料大多是遠自大陸福州進口的杉木(福杉)、樟木、檜木等,其中雕花材以樟木為主,因樟木質地細密,且木材本身又具防腐作用,故被視為是雕刻的上好材料。
木雕作品技法的表現

隍廟整座廟宇的木雕作品,依技法的表現,可分為以下數種:圓雕(立體雕)、透雕(半立體)、浮雕(不鏤空)及線雕(陰刻)四種。
斗栱

在三川屋頂桁條下,「栱」有做成如意或葫蘆等造型,「斗」則有圓形、六角形、菱花形等,層層疊疊架構出華麗又壯觀的網目斗栱,極具裝飾性。

吊筒

亦稱「垂花」,此廟有刻成六面體造型燈籠狀之吊筒,且每面均雕飾人物,其周遭的流蘇,迎風時尚會款款輕擺,作工精緻已極。另有刻成蓮花倒墜形,「蓮」是佛、菩薩座下物,代表清靜、高潔之意;此外,「蓮」也象徵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,深受國人的喜愛。而於網目斗栱之下,出現眾多約十六組的小倒墜及吊籃,此亦為其特色。
將木雕作品技法的表現整理如下:
圓雕
通常雕成立體造型,如樑柱上之斗座、斗、吊筒或瓜筒等。
透雕
屬半立體造型,常表現於格扇門上的條環板、腰環板,以及棟架上的托木、圓光。
浮雕
多為陽刻,是不鏤空的單面雕刻,又因浮雕的深淺度不同,而分「深浮雕」與「淺浮雕」兩種,以表現物像立體感為主,但棟架上的樑或栱等,僅施以淺浮雕。
線雕
為陰刻,以內凹的淺雕來強調主體的輪廓線條,常用以作為線角裝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