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木結構

隍廟後殿面寬三間,進深三間,棟架前後用三柱,不用附壁棟架,所以后殿用柱較少,此屬於一種簡單之做法。「架內」得六架,「三通五瓜式」棟架,與正殿一樣的坡度,所以「三通」上不施瓜筒,只有簡潔的「斗抱」,「前步口」亦只用一架,所以也不作獅座。「後步口」設置神龕,所以只施「草架」。瓜筒造型亦反映出典型的泉州惠安溪底派風格。

木雕

後殿整體素雅,裝飾少,以托木而言,除了前簷柱以人物為題材,其餘均為鳳凰,可能與後殿主祀城隍夫人有關。

較精緻者為神龕前面,中間是以牡丹花及捲葉為題材的花罩,左右隔屏則是硬團的「螭虎圍爐」,雕鑿線條及螭虎團轉的姿態屬上乘之作。

兩廊簷口的副栱,以一鰲魚反轉尾部而成,型態可愛,托木則以剔底法雕鑿卷草。

石雕

後殿整體的結構較簡樸,使用石材的功能性強,裝飾度低,如地坪鋪面與其他各殿內相同,用六角形石片,其色澤經過長年的踩踏,呈現油亮的黑色,質感極佳,邊砑以花崗岩收邊。

除了前簷柱為石質,其他均為木柱,柱礎的形式也非常簡單,而左右兩廊用方形柱礎,柱身的抹角處理,是向內凹縮,收頭完美,作法較特別。明間的踏階正面雕成櫃台腳狀,兩側雕獸爪帶卷草花,亦為別有用心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