⼤爺步法及姿態

⼤爺步法及姿態

大爺整體高度超過四米,重心較高,在請大爺時要注意的部分,就是要維持神將身體挺直,保持整體重心,請大爺在行進間,要求視覺有「玉樹臨風」、「仙風道骨」的感覺,
起步:大爺腳步要配合手臂擺動頻率,起步要訣與四將起步擺手類似,基本要求是三步內可以把神將手臂擺起來。
頓步:大爺步法強調兩步間的頓點,這個頓點一方面可以彌補手腳頻率的時間差,另一方面利用擺手到最低點時的慣性,以頓點增加手臂擺動的動能。傳習步法練習著重在腳步步幅的穩定、前進方向一致、察覺腳底著地時不內外翻。整體的練習重點,還是確保神將手臂前後擺動不左右開。
頓步的幾種方式:頓步的差別,主要在於前踏出後,後腳跟上位置產生的區別,這些區別雖然對於大爺手臂擺動的差異不大,但在大爺行進時產生的姿態神韻,有不同的呈現方式。
學長這樣說:請大爺時並不特別強調手臂擺幅,因為手臂擺越高,行進速度越慢,大爺在出陣時可以說是穩定行進節奏的節拍器,輕巧平穩的步伐、優雅的姿態,才是請大爺的重點。

勾腳步法

⽬前傳習步法

抬腳步法
⼆爺步法及姿態

⼆爺步法及姿態

新竹都城隍廟二爺在出陣行進時,位於大爺前方,出陣時的具體任務有兩個,第一,二爺可以前後來回行進,可走可跑,便於銜接前後; 第二,二爺在前方可幫大爺開道,廓清行進路線,避免信眾阻礙大爺行進或被神將手臂打中。二爺與其他神將最大的差別,就是請二爺時神將手臂是真手,也與一般軒社未 開光的八爺使用木手不同,所以二爺的手部表情又是另一個表現重點。請二爺時要求整體視覺有「嚓嚓趒(tshia̍ k-tshia̍ k-tiô)」的感覺,動作要靈活並且流暢。
正步:正步是二爺傳習基本腳步,開始時雙腳微蹲,左右腳輪流向外前方開步,雙手抬起,手掌約在頭部左右,肩膀配合活動腳左右轉動,可以視為基本步。
三川步與外三川步:三川步在視覺上很像在警戒搜索的動作,在行進間的節奏算慢板,動作上可以算正步的進階步法。外三川步差別在於踩步的順序,是由12點鐘方向為第一步,次第向外側踩步。
七星步與⼤七星步:基本的七星行進時呈現之字形前進。七星步有很多種,是出陣時,二爺最常走的步法。
小跑步:小跑步是七星步的延伸,不過踩的腳步不限三步,是短而急促的步法。由於二爺身上有鈴鐺,所以短而急促的聲音會讓圍觀群眾注意,是二爺配合虎牌及鎖鍊動作來廓清場地時運用。是較圓順的之字形行進路線。
轉身:轉身是配合二爺行進特性,衍伸出來獨有的動作。由於二爺在行進隊伍中有銜接的重要任務,常常有奔跑及轉身的動作,主要是觀察大爺與四將隊伍的距離,視情況來回趕路;除此之外,二爺拜廟後也常接轉身動作。
學長這樣說:請二爺時的重點在於呈現出二爺的靈巧與威武,請二爺時全程「嚓嚓趒 」帶動身上鈴鐺,呈現出不同的節奏感,快慢交錯造成如音樂般的旋律;此外由於請二爺所需體能消耗較大,需要比較好的身體素質,以前請二爺的前輩很多都有傳統武術的底子,就算動作不多,但是短而有力的動作,流暢的銜接,也呈現出二爺的威武性格。

正步

三川步

七星步

小跑步

⼆爺的⼿部動作

請二爺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活,所以二爺的手部動作也很重要,以前輩的說法是手要「絞( ká)」,雙手轉動時要在胸口交叉,這樣的手部動作可以讓二爺請起來更為生動。
紅猴師:請二爺的前輩洪利男,人稱紅猴師,墊步方式很有特色。紅猴師的七星步是類似北斗七星排列方式,與其他人的七星步不太一樣。
孫⽼師七星:另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前輩是孫老師,特色是手明顯在胸前交叉。腳步上是類似英文V字行進,這種步法有些不了解,沒學好或走不好會變成螃蟹橫著走。
孫⽼師顛步:孫老師另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動作是顛步,是三川步的變化,特色是在橫移踏步時呈現出顛的感覺,橫移步數也不限於三步。
⿂丸⿊七星步:魚丸黑的七星步,特色在於路線比較筆直,手部有絞的動作並在胸前交叉。
⼤小邊:六將耆老莊宏文,就是大小邊腳步這派的代表。來源是俗稱三角尖的國術步法。這個步法多用於與友廟相接爐前的動作。